Character animation in HK

麥兜

梁詠嘉

香港沒幾套成功的動畫,麥兜可謂唯一一套家傳戶嘵,在普羅大眾及香港動畫上取得一定的成功的作品。原本故事以麥兜的同學麥嘜為主,最初是一本兒童雜誌裏的四格漫畫,漸漸擴大故事裏的世界,也開始由性格更善良而笨拙的麥兜擔正,作品有漫畫、插畫、文本如小說、新詩等,當然也有其他的周邊商品像洋娃娃和文具。然後創作的故事搬上電視機,為靜默的故事配上孩子的聲音,集合了一些短故事,就拼串成第一部電影「麥 兜 故事」,兩年多後,再有一齣「麥 兜 菠蘿油王子」的 動畫電影 。故事的主題和選材,於雜誌最初的時期都是適合小孩子看,後來逐漸滲入較成熟的思想,歸入成人童話的一類,有一段日子創作人重新調整過故事,回歸到孩子的世界,然而最新的作品「麥 兜 菠蘿油王子」比起之前的「麥 兜 故事」調子沉重,加入更多孩子聽不明白的話語。

麥 兜的畫風初見於 兒童雜誌是更為平面鬆軟,淡淡的插畫般,直至以麥 兜為主的時候開始線條結實一些,但還是無立體感得可以,由那時開始就用一些顏色和清晰度調較過的,香港舊樓正面的實景照片,砌成背景襯托著平面的人物。在最新的作品 「麥 兜 菠蘿油王子」中 ,這樣的貼圖已進步成香港舊區的模型都弄出來了,全立體寫實的背景加上平面的人物並不兀突,因為在漫畫的時候喜歡 麥 兜的讀者已看慣了這樣的畫風,並覺得這樣的配搭才是 麥 兜的特色。當然有一些在電影中片段,角色也嘗試用到立體模型。談到動畫的技術運用 麥 兜並不是特別出色,相較於日本和美國更是略遜一籌,但在香港而言,配合到整個風格和主題,算是很漂亮的一記,繽紛的用色和柔軟的線條都很夾,香港味濃的場景對本土的觀眾更是相當討喜,到處可見能使香港人直接聯想到生活環境的畫面,有別於一般日化的創作。

「麥 兜 菠蘿油王子」是一部自豪地自許為 100 % 香港製造的作品,完全香港人設計和 製作的動畫電影。不少創作希望有更多共同語言的觀眾而在取題上選擇大路的,而這一 齣卻是全部環繞香港文化。這是一部香港人共同的回憶錄,很 懷舊的味道 ,由六七十年代車衣女工,三至七層高的舊樓,舊街道的建築,舊日的藥物 歐家全皮膚軟膚,以前名星的海報,鄧麗君的舊曲新唱,到此刻的香港景物,貨櫃碼頭,興建中的樓宇,香港有名的搭棚,不斷的舊樓拆卸,青馬大橋,大排檔, 茶餐廳 ,蛋撻,菠蘿油,這些東西不停穿插在故事中,與觀眾分享同一份共鳴的回憶。 全片很刻意地使用廣東話,非單單稍稍口語化的書面語而是濃厚的方言文法,加上普通話版的春田花花幼稚園校歌,潮州話的插曲,劇中一段全英語對主角麥兜彈腳的介紹,正表現出香港在歷史發展上集有各方的特殊位置。

麥 兜的選材上,一向都是非傳統兒童讀物的教道小孩子的善惡和好壞習慣分別,多選擇小孩日常能聽到的大人說的話來借題發揮,如 麥 兜媽媽 麥太責備小孩的說話等。漫畫和早期的動畫是偏向輕鬆和類笑話,把香港的特色像 茶餐廳的常餐特餐、粉麵等,點菜時的對副上插畫。時事的元素則從不迴避地加進作品去,以笑料的形式去表現多於諷刺性。到最新的動畫電影 「麥 兜 菠蘿油王子」 ,除了還串起一堆不關連的笑料外,故事主要是 麥 兜媽媽 麥太跟自己的兒子講一個關於自已丈夫的故事。麥 兜爸爸 麥炳 原本是一國的王子,少時在外學習時出了意外回不了家,留落異地 ── 香港,結識了 麥 兜媽媽玉蓮,一直不能放下自己貴為王族的身份,卻呆呆實實的當一個廚子,最後在跟玉蓮結婚的日子, 麥炳過不了自已心裏重拾身份的渴望,毅然離開玉蓮去復國。這一個拋妻棄子的故事對小孩子來說未免是難以理解 ,對於香港人在殖民地和祖國或更多間自我身份尋求的題目更是不夠可口,探索角色沉醉過去、嚮往將來的重心也過於沉重。以甜美的卡通片去包裝算是騙了看不懂的小孩子進場,那些輕鬆的笑料給小孩子看算是回饋入場尋求簡簡單單看一齣戲的觀眾,對於整個故事結構就稍嫌獨立於主線了。

相比起香港人所能接觸的動畫,在選題材和氣氛都很有別於看慣的,這樣道地的故事具備小眾作品的誠意、勇氣和實驗性,最終衝出小眾的格局而不流於太商業化,是一個成功的指標,標記著在 香港搞動畫還是存有希望,「 麥 兜 故事 」 榮獲 2003 年法國安錫國際動畫電影節最佳電影, 2003 年蒙特利爾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長片大獎, 2003 年漢城國際動畫節最佳動畫長片大獎,第 26 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國際影評人聰明獎,第 39 屆金馬獎最佳動畫片,第 7 屆金紫荊電影頒獎典禮十大華語片,第 21 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最佳原創電影音樂七項國際大獎,期望新的一齣能得到更多認同。